国外水泥路面病害及修补技术发展状况
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水泥路面建设早,历史悠久。自从20世纪2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开展了水泥路面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的研究工作,使得设计理论日趋完善,设计方法日趋合理。针对水泥路面裂缝等的常见病害,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修补研究工作,从而能够有效控制和避免水泥路面裂缝的情况发生。
日本对水泥路面裂缝处理之类问题早己十分重视,就施工过程中的环境温度,湿度,风速以及水泥路面板体温度等因素对水泥失水率的影响,己通过多年的观测与统计,提出了预防水泥路面因失水率过大而控制裂缝的方法和具体控制指标,这种方法以失水率与干缩率为主要指标.根据水泥路面的水分蒸发率与水泥温度,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的关系,通过水泥板温度,大气环境温度,环境风速的观测来确定水分蒸发率,根据水分蒸发率的大小,采取合适的养生措施,控制水分蒸发率过大引起的干燥收缩裂缝.该控制方法考虑的因素比较全面,对水泥路面早期裂缝的控制比较有效美国在SHARI〕计划中开展了水泥路面软切缝技术的研究并取得重要进展.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起,一些发达国家相继建立和实施路面养护管理系统,较有代表性的有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路面管理系统,该系统1978年建成并实施,功能较简单,它实质上是一个公路数据库;亚利桑那州路面管理系统是在JohnZaniewskiN导下建立,供财政规划用的网级化系统;美国陆军T兵团的PAVER系统,该系统包括路况分析,路况预测,养护维修计划三个重要部分,主要特点是最先提出用扣分法计算路况指数,该方法由于思路严密,清楚被广泛应用,最近PAVER系统又进行了更新,完善;新加坡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路面养护决策系统一PAVENET;加拿大阿尔伯达省的路面信息和需求系统(PINS)以及英国运输和道路工程研究所的公路养护评价系统(CHART)等(目前,世界各发达国家均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公路路面的使用品质作连续跟踪观察;并及时预报路况变化的趋势,在路况变化达到一定限度时,及时采取现代化的养护对策,快速进行修复,使水泥公路路面的使用品质始终保持在良好的状态。
路面的施工质量一直是造成水泥路面裂缝的主要因素之一,已引起工程技术人员的广泛重视,目前己有许多有关水泥路面裂缝问题的原因分析和防治对策等方面的报道,但大多数都是关于施工技术方面的经验性总结,很少见到通过详细的实验研究确定的合理技术工艺参数作为控制标准,因而对于预防水泥裂缝的发生操作性较差,尚不能起到根本的作用。
我国对路面养护管理工作进行科学研究开展的相对较晚,始于20世纪80年代,最早的路面管理系统是交通部公路研究所与英国合作在辽宁营口建立的地区级路面管理系统.“七五”期间是我国路面管理系统研究的高潮,开发了一系列省市级或地区级路面管理系统。在对路面使用性能评价研究的基础上,潘玉利等提出了我国普通公路网级路面系统的基本构架和一些模型,同济大学和北京,广东省公路管理局合作进行了路面管理系统的研究工作,参考美国陆军工兵团的PAVER系统,建立了普通水泥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确定了路面大中修对策的选择方法。刘伯莹等分析了网级路面管理系统的结构框架,建立了砂石路面的养护对策分析,使用性能预估和经济分析模型,研究了水泥路面使用性能的评价方法和指标,在预测路面使用性能时采用了马尔可夫法,初步分析了动态规划模。目前正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由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开发的CPMS,它也是一个网级的。关于裂缝的处理和修补措施,我国采用的方法主要有高压喷射技术,环氧树脂灌注技术,快硬水泥技术等.在80年代末期,我国开始着手研究其裂缝的修补技术,采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加筋后灌注水泥砂浆,加大结构物受荷面积,拆除后重新修建等,也有极少结构采用高压喷射技术.时至90年代,我国才对水泥路面裂缝的修补技术进行研究。北方地区主要采取的方法是沿断缝两侧各切除20-50cm宽后加铺单层钢筋网,然后重新浇筑普通水泥。从修补结果来看,条形板强度能够满足要求,但由于新旧水泥龄期不同,导致新旧混tf强度,弹性模量,收缩系数不同,以及新旧水泥之间粘结强度不足,致使同,以及新旧水泥之间粘结强度不足,致使在后浇板条两侧形成两道新的裂缝。水泥路面裂缝的修补技术我国正处于发展阶段,成型的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河南汇能路桥科技有限公司针对水泥路面起砂处理以及水泥路面裂缝处理等施工方案所生产的水泥路面修补料,产品具有耐高温,耐磨耗以及养护费用少等优点,从而在水泥路面修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上一篇:水泥砼路面常见修复材料的特性
下一篇:混凝土水泥路面裂缝常见的几种形态
广西南宁环城高速——路面裂缝处理案例
内蒙古乌海市蒙西镇乡村公路修补案例县乡公路
钢铁集团混凝土路面断板病害修补案例
河北保定收费站露石子修复案例
湖南岳阳9县迎国检